7月20日,停牌5日后,疫苗公司成都康华生物宣布了其新归宿。
公司公告称,7月18日收到控股股东、实控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持股5%以上股东康悦齐明(有限合伙)与万可欣生物(有限合伙)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以及王振滔与万可欣生物签订的《表决权委托协议》。
据两份协议,王振滔、奥康集团、康悦齐明拟合计向万可欣生物转让所持有的公司约2847万股股份,占剔除公司回购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21.9064%。转让价为每股65.0266元,转让价款合计约18.5亿元。
此后,王振滔将转让后持有的公司约1050万股股份(占剔除公司回购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8.0829%)的表决权委托给万可欣生物行使。王振滔与万可欣生物为一致行动人。

据上海国资官微,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的出资方则包括市级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母基金,生物医药重要承载区浦东张江、嘉定区出资平台,上海医药、东富龙、君实生物、镁信健康等上海市医药行业企业,以及新华保险、工银安盛、中银国际投资等金融机构。

据本次公告,基于认可康华生物主营业务及内在价值,以及看好所处行业与康华生物未来发展前景,万可欣生物拟通过本次权益变动取得康华生物控制权。康华生物则称,该交易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不过,7月21日复牌首日,康华生物股价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近10%,收盘价报67.06元/股,跌6.87%,当下市值87.14亿元。
同日,康华生物告诉界面新闻,该并购后,康华生物将充分借助上海在高端研发资源、顶尖人才储备和全球资本集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并购基金将集成各种产业资源支持康华生物整合沪蓉资源,对接上海研发与临床网络,共建贯穿研发、生产的协同体系,加速“研发-临床-商业化”全产业链条落地。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同样向界面新闻表示,国资背景的产业并购基金未来提供助力的地方较为多元。例如研发上,可以推动康华生物与头部高校共建实验室,强化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开发;供应链上,上海临港等生物医药基地可提供高端生产设施,未来依靠国有背景资源进一步升级;商业化方面,可以通过上海医药分销网络实现出海。此外,国资背景也有利于获取低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同时,本次收购设有业绩承诺安排,即在2025年至2026年两年承诺期内,康华生物扣非净利润合计数需不低于7.28亿元,且同期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2.6亿元。
而这一业绩承诺的背景是国内疫苗行业告别高利润时代。界面新闻注意到,康华生物营收自2023年达到15.77亿元高点后开始下行,扣非净利润更是连跌三年。这一情况持续到2025年第一季度。当期,公司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2009.24万元。剔除上年同期重组六价诺如疫苗海外授权收入1.06亿元,前述两项业绩依旧同比下滑32.75%、65.50%,原因主要为疫苗销售收入减少。

据2024年年报,康华生物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为389.76万支,同比下降43.83%,原因为公司加强存货管理,基于销售计划、库存量等因素调整生产和批签发计划。另在后续管线上,公司的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已在国内获批临床,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则处于临床前阶段,换而言之距贡献业绩还有待时日。